9月9日,云收夏色,风传秋意,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全校师生迎来新学期第一课。
早上8:00,陈岗老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准时开讲。“虽然只是第一节课,但我已经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魅力和挑战。”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宋昕岳说,“陈老师提到的网络协议、数据传输等概念,虽然还有些模糊,但我已经开始期待去深入学习它们了。老师的讲解让同学们对网络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计算机网络世界的魅力,特别是课程内容和未来规划,让同学们更加确信这门课程将会是一次充实而有趣的学习之旅。”宋昕岳表示,处在大三的关键节点,新学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通过实践项目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希望能够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午1:20,余典范老师的《产业经济学》课程在第三教学楼开讲。余老师表示,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课程。现在数字经济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以及产业经济学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新的产业不断涌现。产业之间融合不断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网络特征愈发凸显,也愈发显示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大家都身处其中,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更多探索和思考,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更新升级。
商学院202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蔡理洋说,“在经济学开学第一课《产业经济学》上,我了解到经济规律如同无形之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门学科的广阔和复杂令人充满挑战,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让我意识到学好经济学将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运行与帮助个人发展,期待后续的学习之旅。”
谈及对新学期的期望,余老师表示,希望把更多的案例、实践带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进行理论上的解构。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深刻认识到提高数字素养和产业经济认知的重要性,为提高自身能力、为更好适应时代、更好服务祖国赋能。
校党政领导许涛、刘元春、姚玲珍、朱鸣雄、何鹏程、李增泉、刘莉亚、刘庆生,党委常委周国良、曹东勃、褚华,也走进教学楼,了解课堂教学和讲座开展情况,并随机听取了部分课程,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滴水湖大咖说”系列讲座第10期暨开学周学术第一课正式开讲,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易纲先生带来了题为“数字金融的新趋势”主旨演讲。刘元春校长担任主持。刘校长全面介绍了易纲会长重要的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金融发展的贡献。在分享中,易纲会长从数字金融的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数字金融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易会长强调,支付系统、征信体系、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和国际合作,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发展数字金融离不开国际合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另一个是引入竞争,同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易会长深刻阐述了我国数字金融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我国在跨境支付领域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跨境金融方向的新生,易会长的分享给我未来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和就业方向提供了新视角。”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2024级金融硕士专业学生袁子敬说。
金融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辰子的新学期第一课是《生活中的社会学》通识选修课,于沁教师在第一节课纵观全局,整体把握了生活中的社会学所涉及的内容,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欲望。李辰子表示,“这门课讲述了我从未涉猎过但存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社会学,以每个社会人为对象,观察整个社会的一些现象,比如内卷、结婚离婚率、生育率等。这节课是本学期的开始,不仅仅让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充满期待,也让我对新的一周、一学期充满期待,相信在新的学期中可以脚踏实地、快乐充实地度过。”
“开学第一课《西方文化入门》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会计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晓卉说。谭菁老师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从欧洲文明起源到古罗马帝国,从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到文艺复兴,谈吐间流露出的优雅气质,让人不禁联想到古希腊的智者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而谭老师活泼严肃的授课风格,又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失对知识的敬畏。这门课不仅使李晓卉对文化的概念和西方文化起源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还激发了她对文化探索的热情。她表示,“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这门课程将会成为中国青年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而谭老师的教诲,也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佳悦本学期第一课是谢美萍老师的《经济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以前总听学长学姐们说这门课很难,挂科率很高,所以在还未接触到这门课时,我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忧虑自己学不好、不会学。”谢老师的课全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偶尔还会穿插一些轻松笑料活跃课堂气氛,让王佳悦很好地打消了这个疑虑。“虽然整体节奏比较快,但能够让我以最快的速度跨越假期的懒散,步入高效学习的状态。这门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工具,一种真正能够让我在数据的海洋里游刃有余、精准决策的实用技能,新的学期,我已经做好了向Excel大佬进阶的准备!”王佳悦说。
“重新回到校园上课,一样的教室,不一样的课程,充满了熟悉感和新鲜感。”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徐静蕾说,“《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是对老知识的新延伸,马克思主义常学常新,总能给人带来新感悟和新体会。老师提到了一些马克思看问题的视角与方法,与我日常看问题的方式大不相同,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我想这门课中所学到的方法论也将会指导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赵宏斌老师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宸浠研二学期的第一堂课。“这门课程对我而言,不仅是知识版图的一次重要拓展,更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一次宝贵机遇。站在新学期的起点,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对成长的渴望。”李宸浠表示,她深知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复杂性和多维度,全局性视角让我对公共管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这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并期望能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激发更多创新思维,通过结识志同道合的同学和老师,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吸收不同领域的精华,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探索出更加高效、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
2024级少数民族预科班入学教育第一讲也在今天开讲。由朱枫老师为同学们带来《新生活,心适应——新生导学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课程作为少数民族预科班新生导学课程的版块之一,旨在从大学独立、大学学习、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方面着手,为新生展开一份生动的“心”地图,大学生活不仅只有课程与学分,更关乎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长。朱老师表示,希望新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学会调整自我,学会为自己负责;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制定自己的计划;在与同学相处中学会将心比心;谈恋爱的路上,不必躲也不必急;在处理情绪问题上能够更加从容。新生活,由心开启!
来自贵州的苗族学生杨思蝶表示,“刚入学校的时候其实感觉特别迷茫,感觉对自己大学的学习目标、框架,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都不是很了解上完这堂课之后,首先我认识到这是一个正确的现象。并且愿意慢慢地了解,逐步地摸索计划。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多勇气和心理上的安慰,让我不再那么小心和惧怕处理人际关系,而更关心自我感受和定位,更给了我一些学习上的动力和警示,让我明白自主创新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摸索、探讨、吸收,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克服所谓的困难。”是来自缅甸的邱开灿在开学第一课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他是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在中国第一节课是董程栋老师的《高等数学》。他说:“上课期间,董老师除了课程内容以外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些他职业生涯中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我也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让我的留学中国之旅更加顺利,也能通过四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学习有所收获。”
本科就在上财就读的马来西亚学生侯妍嫣是2024级金融专业硕士,她硕士阶段的第一课是金洪飞老师的《金融计量学》。“金老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基本概念。虽然这是入门阶段,但内容足以让我对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老师强调,未来的金融分析不仅仅依赖直觉和经验,更需要通过数据和模型来揭示市场背后的规律与趋势。这让我意识到,金融计量学是通往更深层次理解金融市场的关键工具。我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能够逐步掌握这些工具和方法,为将来进行更深入的金融分析做好准备。”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按照常规教学模式进行,采取线下教学方式。学校共面向本科生开设的课程1500余门次。为确保新学期本科生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教务处加强了与各学院的沟通协调,及时通知各院(所、部)教务秘书认真核对涉及本学院的班级课表、教师教学任务书及本学期最终课程信息汇总一览表等教学信息,并督促教务秘书核对上课安排等。同时温馨提醒老师们完成将本学期课程教学材料于第一周及时上传至canvas系统等常规工作。此外,还组织教学相关人员做好开学第一周的教学巡视工作,接待和处理学生缓补考等咨询服务。
本学期学校共面向研究生开设课程约900余门次 ,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的丰富课程。在新学期的第一周,各学院研究生分管领导及教务秘书也将积极参与教学检查,落实学院领导研究生课程听课评价等工作。同时,研究生院将继续做好期初选退课、缓补考、免修免考等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责的同时,也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确保教学工作的平稳进行,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供稿:依子贺、田大有、邓波儿、张剑、胡宋萍、李宸浠(学)等 供图:连锲、田大有、依子贺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