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研讨会在校举办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4-05-27浏览次数:147设置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5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新形势 新任务 新气象 新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为题,举办思政课程建设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50余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以及多家媒体代表参会。开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曹东勃教授主持。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为大会致辞。他首先欢迎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和媒体朋友来校共同研讨,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财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开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局面。要以思政课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等重大任务为抓手,主动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开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局面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永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文汇报》理评部主任杨逸淇主持。

李冉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观念认识上,凝练概括思政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新判断;二是在政策支撑上,初步形成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治理体系;三是在内涵建设上,科学把握住了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规律;四是推动发展上,成功突破了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卡脖子”的若干关键环节。

 罗永宽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更为明确地提出了思政课建设要有新作为,应当从内容支撑、力量根基、课程针对性、课程建设、教材体系等重要议题发力,形成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

冯秀军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意味着思政课建设即将进入新的阶段。为此,思政课教师要秉持聚焦核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规律自觉、努力拓展视野、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共同开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局面。

 专家发言环节由《解放日报》专业首席编辑夏斌主持,共有11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学术报告。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章益国教授表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学养,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提出,思政课教师应当从提升政治站位、体现专业优势、增强教学实效等方面努力加强自我修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认为,思政课教师要从树立鸿鹄之志、注重精专研究、开拓视野、博览群书、练多体文章等方面加强个人学识和素质,始终葆有职业热情、强化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鲁品越教授表示,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思政课,应该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抓住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理,同时也要回应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现实问题以及学生人生发展的问题。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上海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宗爱东研究员认为,要着重从战略目标、整体布局、铸魂育人、找准定位等方面出发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认为,思政课教学要能有效回应当代青年学生在思想和价值观等领域的困惑,并为之提供科学的、正确的方法论指引;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认为,要从讲清事理、饱含情理、遵循法理、讲深学理、阐释哲理、明辨道理等方面发力,展现新时代思政课的新作为、新气象;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认为,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应该致力于推动思政课的功能价值提升及其内涵式发展。

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庾向芳教授以“用活用好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为题,探讨了加快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的经验与路径;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沈亦骏介绍了上财大思政课“同心圆”工作体系的基本内涵与构成要素,并分享了构建这一工作体系的经验与做法;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党总支书记吴燕蓓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聚焦小、放眼大”,切实把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曹东勃教授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新时代思政课应当从学生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入手开展教学,这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至关重要。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对于学生所面临和关切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具有深刻的解释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引导今天的同学们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并从中得到新的体会与新的认识,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对与会嘉宾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上海财经大学思政课程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供稿:佘超、李亚丁  供图:王伟杰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4年5月27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