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3日,副校长陈信元带领师生在浙江省慈溪市开展千村调查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实施“五个一”劳动教育,开展入村入户调查,参加慈溪余姚校友恳谈会,参观中共浙东区委成立处旧址,调研匡堰镇片区组团式产业发展,参加千村调查慈溪座谈会等。慈溪重点调查团队由来自三农研究院、财经研究所、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和人文学院的师生组成。
“五个一”劳动教育,体验农村生活
炎炎烈日,蝉鸣阵阵,上财师生千村调查小组在慈溪的调研拉开了序幕。7月12日11:30,调研小组一行来到坎墩街道大学生农业众创园进行“五个一”劳动教育活动,即做一次农家饭、扫一次农家院、学一项农具、会一个农活、知一种农作物。在玉兰果蔬农场主胡晶金的热情陪同和介绍下,师生们了解了大学生农业创业园的现状、新型的经营主体、产业结构,还认识了许多中不同品种的果蔬。随后,在村民的指导和示范下,陈信元副校长与学生们一起采摘、搬运西瓜,打扫农院,大家一起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虽有些疲惫,但也在劳动中收获了知识和乐趣。
走进坎墩街道沈五村调研乡村振兴
骄阳如火,也不能阻挡大家高昂的士气和调研的热情。7月12日13:30,千村调查小组前往慈溪市沈五村进行入村入户调查。在村委会初步介绍了沈五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后,陈信元副校长带领师生,迅速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并且从旁聆听,进行方法、细节上的指正,入户问卷调查小组迅速进入状态,并且顺利完成了任务。同学们通过此次的调研发现,沈五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家庭农场式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培养了一批葡萄、草莓、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并且了建立起大大小小约100家企业,努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参加慈溪余姚校友恳谈会
7月12日17:00,千村调查小组在慈溪市杭州湾环球酒店会议室参加了宁波市慈溪余姚校友恳谈会。会议由我校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方芳教授主持。来自宁波市银盛装饰有限公司、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慈溪市崇寿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宁波永敬会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金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浙江泰索科技有限公司、兴业银行宁波慈溪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湾新区支行、德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莱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慈溪农商行金融市场部、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金融市场部、华泰证券宁波营业部等10多位校友先后分享了毕业工作的感受以及工作中如何彰显“上财特色”,祝愿母校发展越来越好,希望学校继续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建设中发挥更多上财力量!
庆建党百年,学史千村行
7月13日8:30,大家以饱满的精神前往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摇篮——中共浙东区委成立处旧址进行党史学习。从1941年5月至1945年9月,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存在了4年多,从南渡的900人到北撤的1.5万人,三北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始于斯,止于斯”的见证者。三北是浙东地区最早建立的根据地、抗日最前哨、最重要的军费来源,三个“最”,突出反映了三北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共浙东区委成立处旧址,陈信元副校长带领师生们在党旗前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随后,同学们走进旧址进一步认识、了解了浙东地区抗日救亡的历史,陈信元副校长还亲切地为同学们进一步讲解当时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势,拓展知识。回顾历史,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习近平总书记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而三北地区作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摇篮,正是我们“初心”的所在。
考察匡堰片区组团式产业发展,共话乡村产业振兴
7月13日10:00,在慈溪市统战部副部长陈伟凯、市侨联主席马群娜、匡堰镇党委书记陈旭伟、匡堰镇镇长夏赟的陪同下,上财师生来到匡堰镇南部片区,深入了解杨梅、山茶、笋干当地特色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形成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深刻地感受到了慈溪市近几十年来乡村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创新。
同日11:00,在慈溪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秘色瓷号实践基地,千村调查小组与慈溪市委统战部、农业农村局、市侨联、匡堰镇有关部门进行座谈。会议中,陈信元副校长向慈溪市委领导们介绍了上财学校整体发展情况和相关学科优势,以及千村调查的具体情况与成就,并向同学们表达了将青春挥洒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的希冀,希望上财学子借助“走千村,访万户”,读懂中国,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发展,迈向共同富裕做出上财贡献。慈溪市领导们也详细介绍了慈溪市目前的各个产业现况,并对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和上海财经大学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汇聚力量,以未来农业为导向,将慈溪打造成为全国未来农业的示范基地、长三角地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助力树立共同富裕省域范例。
在活动最后,陈信元副校长再次强调同学们要在此次的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长进,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走千村,访万户”的调研之中,更要学会“读中国”,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积极投身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来。
(供稿:叶润(学)、杨能盛(学)、刘进 供图:杨仪(学)、刘新宇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1年7月18日)